《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及解读
发布时间: 2021-10-11 来源: 疾病预防控制局
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两年多以来,全国各级近视防控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及家长等各方积极推广、使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一些地区以此为依据,形成综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近视防控行动措施,全国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反映了全社会采取行动合力减少环境与行为因素对近视的不利影响,取得实质性成效。
《指南》应用过程中,我们收到了一些专业工作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国家今年出台了“双减”等多项新政策,为孩子视力健康保护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结合最新的政策要求和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组织安徽医科大学等专业团队对2019年的《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一、修订原则
《指南》(更新版)对2019版的主体内容进行了保留和完善,着重体现了新形势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
适宜技术的提出和更新,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经典的三级预防措施。一是普及近视防控核心知识、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健康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级预防措施。二是筛查视力不良和近视患病率,评价远视储备状况,加强分级管理,发挥视力健康管理效应,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二级预防措施。三是倡导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增加更多的日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及时佩戴眼镜或采取其他矫正方法,严格定期进行眼视光检查,防控轻度近视向重度近视发展、重度近视病理化发展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三级预防措施。
二、主要更新内容
(一)完善了近视防控基本知识内容。
包括:保留了原有“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视力不良、近视、筛查性近视、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相关基本知识;完善了“视力”的名词解释,规范了不同年龄的视力水平的表达方法(《标准对数视力表》5分表达法);增加了“正视化过程、远视储备量、屈光不正、屈光度、等效球镜”等名词的规范解释;强调了远视储备量年龄范围和对近视防控的意义。综合考虑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按照散瞳验光后验光仪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判断近视度数的分类方法,将近视分类更新为近视前期、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三种;新增按视光学对近视分类的标准,包括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健康传中国
公众号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承办:国民健康公共服务工作委员会 执行:国民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乙49号 邮箱:3629214059@qq.com
国民健康公共服务平台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