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及解读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114天前 | 113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五)增加日间户外活动。
  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减少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持续视近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相关条件,督促儿童青少年开展户外活动。

执行主体

技术措施

个体

l 养成健康意识和习惯,采纳健康行为,日间户外活动每天至少2小时,分别落实在校内校外。

l 保证睡眠时间,小学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l 保持上学日和周末作息制度基本一致,减少“社会时差”。

家庭

l 通过家长陪同儿童走路上学,课外和节假日亲子户外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支持和督促孩子进行日间户外活动。

l 使儿童青少年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对于已患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

l 鼓励支持儿童青少年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学校

l 保证学生课间走出教室,“目”浴阳光。

l 支持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

l 学校、家庭、社区协同,积极开展学生结伴同行上学模式(“健康校车”),在主要上学路线设立固定接送时间“站点”,由家长依次轮流护送至学校。

l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l 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l 建立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指导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儿童青少年健身科普工作,吸引更多儿童青少年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

l 幼儿园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

l 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

l 避免幼儿园“小学化”教学,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

  (六)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
  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群体中视力不良、近视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确定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为制定及评估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提供数据依据。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本地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培训,做好现场调查和监测、数据录入、结果分析与上报等工作。近视监测流程图见图3。逐级撰写当地近视监测和评估报告,并将监测及评估报告及时报告政府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或调整近视干预措施和活动,将主要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图3 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流程图

健康中国